都市通 > 特产大全 > 凉山 > 布拖县 > 火把圣地圆根酸菜

火把圣地圆根酸菜

  • 火把圣地圆根酸菜是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的特产。火把圣地圆根酸菜,采用生长在四川省火把圣地布拖县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无污染地带圆根菜,用彝人独特制酿造方法酿造而成。

    火把圣地圆根酸菜

    火把圣地圆根酸菜的图片

    由于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而来,封闭的环境使得彝族保留了几千年前最原始最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。手抓坨坨肉、烤荞馍、杆杆酒、圆根酸菜,都是彝族特有的古老美食。在温暖的火塘旁,在野外的阳光下,在祭祖的庆典中,彝族人特有的饭食、肉食、汤菜、酒,都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。

      彝家有句俗话:“八月野菜四月粮,酸菜圆根不可少。”彝家圆根酸菜,生长在四川省火把圣地布拖县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无污染地带,自古以来,始终伴随着古老的彝人,是彝家待客的佳菜,世世代代受到彝人们的青睐。彝族民间传说中称:远古时代,人类遇大洪灾,只剩下现代人类祖先“祖莫惹牛”,他在人间无处找到伴侣后,就到被称之为“时姆恩哈”的天界上,娶了一位仙王“资约丁古”的幺女。他俩在人间相敬如宾,但是人间已无蔬菜作物。于是,“资约丁古”的幺女回到天上,偷偷从父亲身边盗来了圆根、油菜、白菜等10多种蔬菜种子,撒向人间,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生机。“资约丁古”在失去幺女和菜种后诅咒:“圆根被你偷下凡,根根会比石头重,叶叶不能充菜粮。”从此,人间有了“圆根”这种绿色植物,成为彝家的食品。   圆根适应秋冬生长,如何让它长期贮存呢?聪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办法,把绿黄色的圆根叶子变成了现在我们食用的圆根酸菜。彝族每家都有一个或几个酸菜坛子,每个坛子里都盛满各种圆根酸菜。   圆根湿酸菜是一种随腌随吃的带酸汁的酸菜,每当炎热的夏天或凉爽的秋天,凉山彝家常常用湿酸菜来佐餐,以酸菜汁对水煮汤食用。独具消暑和醒酒功效的温酸菜备受彝家人的喜爱。干酸菜则是将湿酸菜捞出晒干而成的。   圆根干酸菜在彝族日常食谱里占有极重要的位置,无论外出旅行、工作、学习,还是上山长期打猎,干酸菜是必须携带的食品。每当彝家人请客吃饭时,总是说“到我家来烧点酸菜汤喝”,这已成为惯用的较为委婉谦让的客套话语,跟汉语说的“吃点便饭”的意思相类似。制作圆根酸菜时先准备一个坛子或木桶;在坛子内倒入磨制豆腐时渗出的豆浆汁,盖两至三天使之发酸;将需要腌制的圆根洗净,在开水里稍焯一下,然后放入备好的坛子内,盖上盖子,过两三天便腌制成。彝族腌制酸菜不放盐及其他任何调料。   经鉴定,圆根酸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,具有清热解暑、开胃消食、解醉醒酒和减肥之功效,食用方法极其简单。它和贵州的酸菜、四川的泡菜相比,独树一帜,自成风味,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。在单调的腊肉汤、洋芋汤、鸡汤、鱼汤中放进少许圆根酸菜,真叫画龙点睛,成为驰名大小凉山的各种酸菜汤,让人赞不绝口。

    火把 圣地 酸菜 普格油枣 布拖苦荞粉

  • 分享给小伙伴们:
   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加入我们移动版

    © 2000-2020 都市通